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5G+醫療,未來智慧醫療呈現4大變化-2019-04-22-ppt




5G+醫療,未來智慧醫療呈現4大變化-2019-04-22
5G技術的優勢在哪裡?
一、突破了現有4G技術頻寬不夠的壁壘。在院前急救方面,高清視頻與高清音流等資料的雙向傳遞都不會受到限制。“舉例而言,一張100MB的圖片在4G網路下傳輸可能需要數秒甚至十幾秒,而在5G網路下連1秒都用不到”,院方告訴記者,“5G技術有助於資訊即時傳輸,視頻‘卡頓’等問題將不復存在。”
二、節省急救時間,也為更好利用“綠色通道”、助力醫療品質與診療安全給出了創新思路。
三、就診精確導航。
2016年起至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不斷升級全景智慧醫囑及導航系統。這一系統直接與醫院官方微信服務號及HIS系統對接,可在手機上實現院內AR實景智慧導診,精度精確至1米。系統涵蓋1000餘條常用醫囑,如化驗、B超、CT、取藥等,能根據患者就診資訊自動安排最佳就診流程與路線,同時還配備了尋找廁所、分享即時位置尋人等人性化功能。
AR實景智慧導航將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服務。
5G+醫療,未來智慧醫療4大變化提前知
變化1:院前急救
從一接觸到急病患者到抬上車、回院路上,醫護就即時記錄、發回患者的發病狀況、生理資料等現場檢查結果,這些影像資料基本沒有清晰度損耗,病人在路上,救治方案已形成並實施,手術室和配置已經準備好。
變化2:就診看病
患者只要在網上預約,按時就診,等候時間可精准至一兩分鐘,在醫生、護士、診療設備集成好的診室,問診、檢查、治療、開藥、交費“一站搞定”。
慢病患者通過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在家中進行高清視頻問診、病理結果分析、續藥處方,藥品自動配送到患者家中。
變化3:遠端醫療
通過網路主刀遠端操作電腦,這邊的手術機器人接收完成手術。AI手術機器人甚至能完成專家人手難以做到的小腔隙操作。這樣的遠端手術,也讓患者在本地就能接受區域、國內甚至國際的專家診斷與手術治療,醫生們也不用“飛刀手術”,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往返的路上。
看病、術後跟蹤能找醫院醫生,也能找24小時線上的網路AI醫生,它能智慧問診、綜合醫療大資料進行智慧診斷,並給出合理治療建議。
標籤: AI,人工智慧 ,人工智能

智慧醫療保健產業2018年後發展五大趨勢-2019年4月2日-ppt








智慧醫療保健產業2018年後發展五大趨勢
2019年4月2日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4364
五種醫療技術趨勢及新興產品:
1.遠距醫療 Telemedicine
2.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機器人 Robotics
4.物聯網和穿戴式裝置IoT and wearables
5.區塊鏈Blockchain

1.遠距醫療
遠距醫療的需求正在增加,因為它是彌補醫生和患者之間距離的好方法。 降低醫療成本和老年患者數量增加的需求,也是推動遠距醫療服務成長的主要因素。 

2.人工智慧
精準醫療和降低成本的需求,將是AI在醫療產業的主要驅動因素。 AI將翻轉醫療保健的轉型,從醫院工作流程到健康診斷,從而提供自動化過程、促進工作流程效率並提高診斷準確性。
據Frost & Sullivan 對醫療AI的研究和分析表示,
AI健康市場呈現出爆炸式成長,
從2014年6億美元到2021年估計66億美元,
複合年均增長率為40%。
根據PwC調查最近的數據 ,大多數民眾願意考慮選擇用AI技術取代人類臨床醫生的照護,
以下是民眾最願意接受四種類型的服務:
監測心臟狀況(如脈搏、血壓、心電圖等):37%。
檢查及測試心跳律動並根據結果提出建議:35%。
根據個人偏好和健康記錄為健身和健康提供定制建議:34%。
接受並測試血液樣本並提供結果:30%。

3.機器人
增加了對醫療援助和自動化機器人的需求。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
醫療機器人市場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128.80億美元,
與2016年49.9億美元相比,
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1.1%。
此外IDC 預測,到2020年有四分之一的醫院的病床,將配置機器人來處理費時費力的工作,並可降低錯誤率。
醫療機器人可用於復健和物理治療,
例如:
仿生學(bionics)、
外骨骼機器人、
下一代可穿戴式機器人,
以支援老年照護、自閉症(即增強社交能力)和簡化手術。
 事實上,
手術機器人是醫療機器人市場中最大的市場。 Frost & Sullivan預測到2025年,
80%的外科手術很可能由機器人完成。

4.物聯網和穿戴式裝置
穿戴式裝備和連網裝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幫助我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並解決特定的疾病,
如COPD、心律不整、氣喘、疼痛管理等等。

根據 Gartner的數據 ,
2017年穿戴式裝置技術市場將成長16.7%,
銷售量為3.104億台。
根據預測到2021年,穿戴式裝置市場將達到超過5億個單位。根據 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數據顯示 ,
到2022年穿戴式醫療裝置市場預計將達到144億美元,
從2017年的62.2億美元以18.3%之成長率。

以下幾種最受歡迎的穿戴式醫療裝置:
健康智慧手錶
穿戴式連續血糖監測儀(CGM)
穿戴式疼痛管理裝置
穿戴式心血管疾病管理裝置
穿戴式EEG腦電圖顯示器

5.區塊鏈
根據 IDC的調查 ,到2020年20%的醫療保健機構將使用區塊鏈進行供應鏈管理和病人身份識別。
還有IBM、英特爾、微軟和谷歌等科技大廠甚至已經投入開發區塊鏈醫療保健產品。
基於區塊鏈的醫療保健系統可以解決各種挑戰,
例如數據互操作性、完整性、安全性、便攜性等等。

醫師於AI時代扮演的角色
根據史坦福大學Abraham Verghese教授等專業人士認為,
AI不會對專業醫生構成威脅,而是將臨床醫生的專業知識與自動化智慧相結合的機會。
也可說是兩種文化:
電腦運算和醫生,必須一起工作。
例如,臨床醫生偏向樂觀預測,而從大量數據訓練的預測模型,經過良好校準結果的機率估計值,醫生就可以為風險最高的患者適當地治療。

所以,AI是可以增強醫生的地位。
然而,實施AI時必須優先考慮數據品質,
因為“不良數據”可能導致一連串不準確的臨床數據使患者處於危險之中。

結論
醫療照護產業具有高毛利 (平均約30%)、高附加價值及強烈需求等特性。
由於,醫療產業和汽車產業很類似,
進入門檻高、
毛利較高、
認證時間長、
產品生命周期也長,
營運穩定,但投資期也長。​ 

標籤: AI,人工智慧,人工智能

去除圖片浮水印

去除圖片浮水印網址:https://reurl.cc/AjqjOe